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张某雇凶伤人放火案/杨燕霞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10:00:23  浏览:913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张某雇凶伤人放火案

       杨燕霞
【案情】
2002年4月份的一天,被告人张某对前去其煤场拉煤的被告人马某说找几个人将与之有矛盾的村书记的胳膊或腿打折一只。几天后马某纠集薛某等人打车来到张某处,双方商定事成后给6000元酬金,张某告诉马某等人村书记有个鸡场,晚上一点左右村书记开车到鸡场,让马某等人在鸡场门口截住村书记打一顿,后张某又领马某等人来到村书记鸡场并指认了地方,说办成事后打其手机,让马某等人顺村书记鸡场房后西边的路逃离现场。张某遂离去。当晚马某等人即手持木棍在村书记鸡场附近的麦地等候,因鸡场人多三人对村书记实施伤害未遂。在张某的多次催促下,一个月后马某等人临时起意,放火将村书记的鸡场烧毁。事后张某给付马某等人3600元酬金。
【审判】
本案关于第三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属犯罪预备。
理由: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被告人张某雇佣马某等人伤害村书记,马某等人准备棍棒等作案工具等候在村书记出没的场所,马某等人的行为应属犯罪预备。依据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故张某的行为应构成故意伤害罪(预备)。
第二种观点: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理由: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是关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致人轻伤的处罚规定,从此条规定可以看出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是故意伤害罪够罪的条件,即故意伤害罪是以伤害结果是否构成轻、重伤或死亡来定罪。本案张某雇佣马某等人打折村书记一条胳膊或一条腿,但因马某等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对村书记实施伤害。伤害罪属结果犯,没有伤害结果就不能构成犯罪。马某等人属实行犯,实行犯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关于教唆犯的规定,教唆犯张某就不构成犯罪。
第三种观点: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本案属于雇佣犯罪,雇佣犯罪是教唆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对雇佣犯罪的处理应当遵循刑法有关教唆犯罪的一般规定,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条是对教唆未遂犯罪的规定。教唆未遂是教唆犯已经着手实施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其表现特征为:1、教唆犯已开始以言词或其他方法进行教唆;2、教唆犯的教唆行为没有引起被教唆人的犯罪决意以及被教唆人没有完成具体犯罪或没有实现具体的犯罪结果;3、教唆犯意志以外的原因包括对教唆犯和被教唆犯来说都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教唆犯的着手实行犯罪不取决于实行犯是否着手犯罪,且教唆犯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主观上须有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故意,二是客观上须有引起他人实行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
本案中张某欲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便采取以金钱雇佣的方式,告知马某等人被害人村书记行踪,指认村书记出没场所,以实现伤害村书记身体健康的故意。张某的行为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教唆犯罪,在教唆犯罪结果上,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鸡场人多)马某等人未按张某的教唆要求打断村书记的一条胳膊或腿,但张某教唆他人犯罪的要件已具备,即主观上有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故意,客观上具有引起他人实行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被教唆人马某等人是否按教唆的要求实行了教唆犯罪的行为,实行到何种程度,张某都应按教唆的罪名来定罪。故张某的行为应定故意伤害罪(未遂)。
需注意的一点是马某等人伤害未遂后,又临时起意放火烧毁被害人村书记的养鸡场,张某在马某等人放火后给付马某等三人3600元酬金,这一事后情节对判定张某故意伤害罪未遂行为有一定参考意义。马某等人临时起意放火烧毁村书记财产的行为在教唆犯罪中属于实行犯罪过限,在过限行为上,张某与马某等人之间不存在共同犯罪,根据罪责自负原则,张某仅对伤害罪(未遂)承担刑事责任,马某等人对故意伤害罪(未遂)、放火罪承担刑事责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景德镇市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景德镇市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

第 42 号


《景德镇市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6年8月16日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二OO六年八月十八日



景德镇市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乡镇(街道)和企业统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江西省统计管理条例》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实行中央、省垂直管理的驻景单位的统计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 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工作



第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一)领导和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加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
(二)吸收和组织统计人员参加讨论有关政策和规划、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会议,发挥统计的服务、监督作用;
(三)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实施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
(四)定期研究解决统计工作问题,为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与条件。

第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第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的调动,应征得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意见。

第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执行国家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机关。其职责是:
(一)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现代化规划、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包括中央和地方各单位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贯彻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国家基本统计报表制度;
(三)承担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工作任务,指导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牵头组织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搜集、整理、公布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四)审查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管理各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查、审定、出版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统计资料和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六)组织指导乡镇(街道)开展统计工作;
(七)检查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和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加强统计教育、统计干部培训和统计科学研究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统计机构及人员和乡镇(街道)综合统计员进行考核和奖励。

第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政策规划,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需要使用统计资料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者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信息化建设列入发展规划,提高统计机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建设现代统计信息网络,与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信息网络联网,实现统计数据网上处理、传输与共享,增强统计对决策的支持功能。

第九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统计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统计机构实际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人员编制到位。统计机构增加和补充统计人员,凡属公务员系列的,一律经考试录用,其他应当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热爱统计工作并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配。

第十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统计机构足额的人员经费和开展日常统计工作必要的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项普查和重大调查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日常统计工作业务经费按人口数和经济规模参照一定的标准执行,并随着统计工作任务的增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动逐年有所增加。

第十一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依法检查督促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统计站或者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规范和加强统计工作;检查指导本级各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规范内部统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原始记录等核算资料,确保源头统计数据客观真实。

第十二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评估制度和统计档案管理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和安全。提供的统计资料,由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后上报。

第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核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统计改革总要求,从方法制度上构建“强化政府统计、监管企业统计、扶持民间统计”的统计工作多元化格局。

第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和统计调查分析研究的能力。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每年对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业务工作实绩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并择优上报参加省级、国家级评比表彰。



第三章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统计工作



第十六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导全行业的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把统计工作的发展纳入部门、单位事业发展规划,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物资和经费,逐步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第十七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应当依法设立或者指定综合统计机构,保证统计专业干部队伍稳定,设置综合统计岗位,配备综合统计人员,并依法持证上岗。
部门、单位内其他职能机构,应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第十八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综合统计机构执行本部门、单位综合统计职能,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部门、单位各职能机构的统计工作,共同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单位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协调本部门、单位及其行业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统计法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的实施;
(二)制订本部门、单位的统计信息化规划、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组织指导本部门、单位及其行业管理职能范围内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加强统计队伍和统计基础工作建设;
(三)制订本部门、单位的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管理本部门、单位的统计调查项目,建立本部门、单位统计调查项目库,负责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需审批或者备案的本部门新建、修改和拟继续执行的统计调查项目;
(四)制定本部门、单位的统计资料管理办法,管理本部门、单位的统计资料,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本部门、单位的统计资料和有关财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加强统计研究;
(五)负责本部门、单位的统计普法执法工作,组织学习宣传统计法规,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协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六)组织本部门、单位统计人员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开展的统计继续教育和统计干部培训,对本部门、单位统计人员进行考核和奖惩。

第十九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应当保证统计专业干部队伍稳定,部门、单位统计人员必须按规定培训考核并取得《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证》。

第二十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制定涉及本部门、单位以外单位的统计调查方案或统计报表制度,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其中重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各部门、单位建立统计调查项目须符合本部门、单位的政府职能,符合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单位统计的分工原则,不得重复调查。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要严格遵守统计调查、统计报表、统计数据发布等管理审批规定。在对外公布、提供统计资料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与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重复的部门、单位统计数据,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为准;
(二)与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交叉的部门、单位统计数据,以及涉及本地区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业的经济总量数据,均须与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协商后,方可对外公布、提供;
(三)对外(含国外、境外)机构和个人提供部门、单位统计资料,将统计资料输入计算机网络,以及出国携带或者对外商务谈判使用统计资料,均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四)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公开发表本部门、单位管辖系统内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数字,须经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查。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报送上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各种统计报表和财务资料,必须同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定期公布的部门统计数据及每年编印的本部门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等应按规定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应当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应当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依法检查督促管理对象和内部各职能机构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规范内部统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原始记录等核算资料,确保源头统计数据客观真实。

第二十五条 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评估制度和统计档案管理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和安全。提供的统计资料,由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审核、法定代表人签署或者盖章后上报,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统计的业务指导,开展对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统计的监审工作,对市政府部门、市直单位统计工作规范化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四章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



第二十七条 为了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统计的综合职能和管理职能,乡镇(街道)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统计站,统计站由分管乡镇长(街道主任)、乡镇(街道)统计员等有关人员组成,吸收村(居)委会和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形成以乡镇(街道)综合统计为核心,上连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下连村(居)委会,横连有关业务部门的统计信息网络。

第二十八条 乡镇(街道)统计站统一组织实施本辖区的统计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国家和地方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在此基础上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管理乡镇(街道)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制定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贯彻并检查监督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未建立统计站的乡镇(街道),应当根据统计实际工作量,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统计员,负责本辖区综合统计工作,村(居)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各业务部门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也要根据工作需要明确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

第三十条 统计员的基本条件是: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具备一定的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能力,持有《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一条 乡镇(街道)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第三十二条 为保证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制度:
(一)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度;
(二)统计资料报送制度;
(三)统计资料审核制度;
(四)统计报告制度;
(五)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度:
(一)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两级统计台帐;
(二)统计台帐包括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内容上在满足统计部门业务需要的同时,兼顾城乡社会经济管理需要,增加地方特色指标;
(三)村(居)委会要根据统计台帐的要求建立原始记录表,认真收集和填写各村(居)民小组、外来生产经营单位的原始资料,以此作为整理本村(居委会)台帐的依据,妥善保存;村(居)委会要按时填写统计台帐,并作为报表编报的依据,按报表制度规定的报送内容和报送时间填写报表,报送乡镇(街道)统计站;
(四)乡镇(街道)统计站及时收集各村(居)委会的统计报表,作为编写乡镇(街道)统计台帐的依据。村(居)委会的统计报表是乡镇(街道)统计的原始记录凭证,应妥善保管;
(五)统计台帐设计要遵循便于自我管理原则、满足统计调查原则、便于汇总原则;
(六)统计台帐必须完整无缺、核对无误,切实做到数据真实、计算准确、说明清楚;
(七)统计台帐和原始凭证不得随意修改、销毁,发现数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复核,据实更正。

第三十四条 统计资料报送制度:
(一)为便于统计资料报送,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应制定统计报表报送一览表,明确报送报表种类、报送时间及其他要求;
(二)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应按统计制度要求按时报送统计报表;
(三)需要报送的统计报表,应当注明:单位名称、报告期别,并由统计负责人、统计员或者调查员签名和单位盖章;
(四)各业务部门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的同时,必须同时抄报本乡镇(街道)统计站或者负责统计的部门。

第三十五条 统计资料审核制度:
(一)乡镇(街道)统计站对本辖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统计资料负有质量审核的责任,乡镇(街道)统计站站长是统计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未设立统计站的乡镇(街道)由统计人员负责统计资料的质量审核,分管领导为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二)统计员或者统计调查员要在统计调查、汇总、整理的每个阶段,从基础数据收集和各专业主要统计数据之间的衔接,到最后数据的确定,对数据质量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客观真实;
(三)在质量审核过程中,如果确实发现统计数据错误或者有疑问,应当责成填报单位核实订正,并须经该单位负责人和统计员签名或者盖章。统计员不得自行修改基础数据;
(四)凡是乡镇(街道)上报的统计报表,必须经乡镇(街道)统计站审核、盖章;未设立统计站的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未经审核的统计报表不得向上级报送。

第三十六条 统计报告制度:
(一)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准确、全面、及时报送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
(二)及时向乡镇(街道)领导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汇报统计工作,反映工作中的问题;
(三)重大问题和重要事件要及时向乡镇(街道)领导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请示报告;
(四)充分利用年报、季报、月报统计数据和专题统计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简明文字资料,报送乡镇(街道)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
(五)要经常收集、整理、加工各种统计信息,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反馈。

第三十七条 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一)乡镇(街道)统计站和统计员统一管理本辖区范围内的各种统计报表。对于未经上级部门批准或者备案的非法报表,统计员有权拒报;
(二)乡镇(街道)统计站或者统计员负责统一提供本辖区内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统计信息;
(三)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需要统计资料的由统计站或者统计员统一提供;涉及政绩考核的,由上级统计部门审核认可;
(四)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五)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对外泄密;
(六)统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管理的统计资料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第三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组织、考核本辖区内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的实施。

第三十九条 对统计基础规范化达标的乡镇(街道)予以表彰、奖励。树立示范乡镇(街道),鞭策、帮助后进乡镇(街道)。



第五章 企业统计工作



第四十条 企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
(一)完成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依法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二)监督与企业统计数据有关的各项计量、检测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管理本单位各类统计调查表(统计报表,下同)和各类统计资料;
(四)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内部统计管理制度;
(五)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第四十一条 企业必须依照统计法规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有一名厂(公司)领导负责管理和组织协调本企业的统计工作,并切实保障统计人员依法开展日常统计工作的基本条件。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综合统计管理机构或者指定统计管理人员,具体管理和协调企业各项统计工作。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统计机构或指定负责统计工作的部门,并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小型企业应当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统计人员。

第四十四条 企业从事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应当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必须取得《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注意发挥统计人员的作用,吸收他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统计专业技术职务,并为统计人员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提供条件。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保障本单位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应当由符合本规定第四十四条条件的人员接替,同时报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备案,并办理交接手续。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各类统计资料、统计制度、统计业务档案和书籍等。

第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设置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各类原始记录,做好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初记载。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
(一)各类物质产品生产企业的各种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消耗、价格情况;能源、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出入库等情况;
(二)商品流转企业的商品的品名、进销渠道、进销金额、进销数量、库存等情况;
(三)运输企业的货物的运量、吞吐量等情况;
(四)其他各类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数量、价格、收入等情况。

第四十九条  原始记录可以采用纸介质或电子计算机磁介质进行登记,但必须凭证齐全,计量准确,记录真实、完整,填报及时。纸介质登记必须字迹工整、清晰,电子计算机登记的应当打印留底,数据修改变动的应当有说明并留底备查。

第五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原始记录的设置、变更、废除手续。企业内部自制的原始记录必须明确填写要求,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编号,格式规范,完整配套。大中型企业应绘制原始记录流程图。

第五十一条 原始记录必须满足企业统计工作的需要。

第五十二条 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和统计数据上报的需要,建立健全各类统计台帐。要将原始记录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积累、定期整理、汇总成表册。
统计台帐主要包括记录企业内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综合管理的各类专业台帐、进度台帐、综合台帐、历史台帐等。

第五十三条 企业统计台帐的记载必须与统计原始记录数据一致。做到准确、及时、连续、完整、清晰。

第五十四条 企业应当认真执行下列三类统计报表制度:
(一)政府统计报表制度。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依法制定的各类统计调查制度。包括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含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下同。)和普查报表制度。
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单位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工业统计、运输邮电业统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统计、服务业统计、建筑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农林牧渔业统计、人口统计、劳动统计、价格统计、科技统计、对外经济统计、企业调查、城乡住户调查等专业的统计报表制度。
普查报表制度主要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含工业、基本单位、三产及建筑业普查)等;
(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指经县级以上统计机构批准或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制发的各类统计调查制度;
(三)企业内部报表制度。指企业为适应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原始记录的汇总、加工、整理形成的各类内部报表。

第五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表的制定、变更和废除制度。内部报表要实行统一编号。

第五十六条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政府统计报表制度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核算方法、报送时间、报送渠道。

第五十七条 企业有权拒绝填报非法统计调查表。对未依法出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颁发的调查证件或工作证件的调查者,企业有权拒绝接受调查。

第五十八条 企业上报的各种统计调查表,报出前必须经企业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人员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数据是否准确,统计指标是否填报完整,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指标代码是否正确,是否填写制表人;数字如有异常变动,是否已附加文字说明等。审核后需经企业领导签字、填写上报日期并加盖企业印章后方能报出。

第五十九条 企业应当采用直接送达、邮递、计算机传输等方式上报统计调查表,因特殊情况用电话上报的,需在2日内上报正式统计调查表。

第六十条 企业必须建立统计报表的订正制度,报表报出后,如发现差错,应申请订正,订正后的统计调查表必须加盖制表人及单位公章。

第六十一条 企业应加强统计资料的管理。需要加强管理的统计资料包括: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统计台帐、调查表、综合表、图表、文字说明、统计报告、统计分析及计算机等磁介质储存的统计数据信息等。

第六十二条 大中型企业和具备条件的小型企业,要按照统计信息化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统计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

第六十三条 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各级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审核和评估检查制度,对数字质量的检查每年不得少于2次,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授表机关提出订正。

第六十四条 企业对外提供或发布统计资料,应当由企业统计机构统一管理、核定,企业领导批准。

第六十五条 企业必须建立统计资料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制度。统计资料的保存期限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原始记录保存3年以上;
(二)统计台帐、内部报表和上报的统计调查表保存5年以上;
(三)企业的建立、发展、变动等重大历史沿革统计资料一般应永久保存。

第六十六条 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擅自涂改或者销毁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第六十七条 统计主管部门有权检查、监督企业对本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批评。
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批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
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九条 统计调查对象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 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

(二) 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 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

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有前款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并可处以罚款。但对同一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已按照其他法律处以罚款的,不再处以罚款。

第七十条 违反统计法有关规定,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奖励或者晋升职务的,由做出有关决定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第七十一条 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或者违反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
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规定,泄露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三条 国家机关违反本规定,未报经审查或者备案,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工作检查中发现下级统计机构、统计工作人员和企业有违反统计法及本规定的行为,有权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建议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五条 本规定中的具体问题由景德镇市统计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解释。

第七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执行。



云浮市城区小区建设规划管理办法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


云浮市城区小区建设规划管理办法

云府[2003]1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小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小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合理发展,确保城市建设按总体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广东省房地产开发经营条例》、《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22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小区是指按照国家的规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区内设立的工业小区、商住小区等各类小区。

第三条 为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小区规划建设必须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规划设计

第四条 小区必须依法编制小区规划,小区规划必须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小区总体规划阶段和小区详细规划阶段进行编制。

第五条 编制小区规划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和城市勘测的技术规范,并应当由具备城市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负责。

第六条 小区详细规划经依法审批后,方可进行土地转让和建设;经批准的小区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修改或调整,确需修改或调整的,必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七条 城区小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前,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没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部门不得提供土地。

小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应以经批准的小区详细规划为依据; 小区详细规划应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 小区内通过出让获得的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时, 转让双方应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受让方先持转让协议书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规划变更登记,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后,方可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属证明。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受让方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擅自改变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或擅自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办理土地使用权属证明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报建审批手续。

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十条 在小区进行建设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原则,所有基础设施应与小区建设同步进行。

各类建设工程,包括道路、桥梁、涵洞、供电、供水、给排水、电讯、电视等地下管线(网)工程及市政和其他公共设施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属证明和其他法定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完成工程施工报建后,方可进行建设;没有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有关商业银行不得为其提供建设资金贷款。

第十一条 小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等工程完工后,必须向城市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通知书(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证);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接电、接水及房屋产权确认手续,并限期整改。

第十二条 小区开发经营企业必须在小区建设工地悬挂规格为100厘米×150厘米的告示牌,告示牌应设置在小区主要出入口或其它容易看见的位置,其内容包括:建设单位所开发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项目名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号、建设规模(建筑总面积、楼房层数、间距、配套设施等)、规划行政部门的监督电话等;小区内的新建、扩建永久性房屋建筑工程以及位于道路两侧的临时性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须在建设工地悬挂规划许可告示牌,以增加市民的知情权和方便实施监督管理。告示牌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监制。

第十三条 小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所有竣工资料(包括相关部门的现场签证),由城市建设档案馆归档备案。

第十四条 小区内的一切建设工程一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线、验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给予报建审批,已建设的,一律不予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不服的,可按《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不按期履行行政处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视其具体情况,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在城市小区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造成小区规划建设管理失误的,视其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城区小区建设规划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